9月27日下午,tapplay官网名师名家学术论坛、洊至中南·文学讲坛系列之一——“AI时代为什么要读经典”在文法楼230会议室举行。本期讲座特邀tapplay,tapplay官网文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刘勇先生主讲。讲座由tapplay官网易彬教授主持,纪海龙副教授、翟鹿、贺予飞老师、湖南警察学院罗维教授、湖南城市学院郭霞老师以及数十位本科生、研究生参与了此次活动。
讲座正式开始前,刘勇简要补充介绍了他在其他湖南高校所作讲座“文明互鉴与现代文学的重构”相关内容,强调应结合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的视角来重审现代文学的研究。
回到本次讲座主题上,刘勇以“人工智能时代,你在焦虑什么”这一问题切入,层层递进地回应AI时代人文学科的价值焦虑。他首先指出,AI无法替代个人的独特体验与深度思考,人们还是要“学该学的东西,做该做的事情,吃该吃的苦”。进而,他强调了文学的独特性,认为它是“世界上最个性化的东西”,其创造与感悟无法由AI代劳。最后,他辩驳了“赢在起跑线上”的观念,主张真正的优势在于多读书,并重申应通过经典阅读来提升核心竞争力。
在阐释“什么是经典”时,刘勇提出,经典的地位并非取决于读者,其经典性应是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,即“不读而还是经典”。随后,他列举了《瓦尔登湖》《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》《时间简史》《鳄鱼》《战争与和平》等一系列作品,让师生们对经典的界定有了更深刻的体会。
在讲座的高潮部分,刘勇直面本场讲座的核心命题——“AI时代为什么要读经典”。他不仅剖析了手机阅读带来的信息碎片化等负面影响,还提出“对一个中国人来说,读不读《红楼梦》,读不读鲁迅,是可以从一个人的脸上看出来的”,道出了经典阅读对个体思想高度和深度的深刻影响。
讲座最后,刘勇分享了如何读经典的方法——“心读”,即用心读和用生命体悟去读,抓住与书本产生的“摩擦力”。为此,他分享了自己阅读余华作品的例子,指出正是由于相似的成长经历,才使他对作品中描绘的“非亲缘关系”产生了深切共鸣。
易彬在总结讲座时表示,刘教授对经典阅读问题的思考视野宏阔、层次丰富,诚挚欢迎刘教授未来能再次莅临讲学。至此,本次学术活动圆满落下帷幕。
撰稿:叶家轩
图片:叶家轩
初审:易彬 复审:曹修禺 终审:刘新少
2025-10-10 16:44
编辑:曹修禺
审核人: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
分享